- · 《中国高新科技》栏目设[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收稿方[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投稿方[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征稿要[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刊物宗[05/29]
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之花灿烂绽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西安高新区还成立了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浦发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从专属产品、服务模式、审批机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创新,以精准服务硬科技企业、促进
西安高新区还成立了全国首家“硬科技支行”--浦发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从专属产品、服务模式、审批机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创新,以精准服务硬科技企业、促进硬科技技术发展。此外,还布局了硬科技产业引导基金,撬动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此外,聚焦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水下作业、航空仿真制造、光子、智慧园区、智能制造等10个硬科技领域,启动建设应用示范场景,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硬科技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了清华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95家。
基于对“硬科技”清醒而敏锐的认知和对未来产业赛道的布局,西安高新区近年来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聚焦“双链”融合发展,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系列硬科技成果加速呈现。
强者恒强。西安高新区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根据《西安高新区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0-2023年)》,到2025年,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企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达到3000家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15%,硬科技技术交易额达1000亿元,其中,硬科技上市企业超过30家。
瞄准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西安高新区借助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知名高校、明星企业的力量,分别布局了以先进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以西电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高能级科技转化平台,并集聚了西北有色院金属多孔材料、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等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落地了首个陕西实验室--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初步形成了以中科院系、高等院校系、省属重点企业系为代表的秦创原高能级科创载体矩阵。
责编:郑黎波
“硬科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除此之外,还涌现出首套GPS芯片组、首个全球无线通信安全国际标准等158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累计获国家科技奖励35项,拥了有近40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超过800项,并在多个领域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打上了鲜明的“西高新”印记。
作者:杨皓 于秋瑾
“硬科技”产业凸显集聚优势
硬科技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的背后,是西安高新区持续完善硬科技创新创业最优生态的魄力和决心。
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已培育出雏鹰企业1165家、瞪羚企业214家、独角兽企业2家,并以此形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产业集群。特别是其中的铂力特已成为国际知名的金属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巨子生物成为全球唯一的类人胶原蛋白生产厂家,这些“体格小、力量大”的硬科技企业已然成为高新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硬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随着产业的加速聚集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一种无形的力量正推动西安高新区硬科技的活力奔腾涌现。
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方面,西安高新区也做出了诸多探索,包括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等等。目前高新区入选国家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创新积分500企业”参审数在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第一,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10亿元,同比增长53%。
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高新区开工重点项目149 个,集中竣工投产项目达46个,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超过58%;2022年,西安高新区共谋划163个“实力高新”重点建设项目,中航富士达二期等13个“实力高新”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年产值约60亿元,进一步增强了硬科技产业的发展动能。
通过不断统筹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全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西安高新区全力打造品质空间,构建硬科技众创载体引领区,已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式创业孵化体系,集聚双创载体174家,总面积1004.93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8家;累计在孵企业11513家,同时聚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平台2000余家。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cn/zonghexinwen/2022/0917/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