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谁才是“纳米之星”?中国纳米科技领域最高赛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通讯员 张成 范敏玲 吴冲 刘春艳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全息混合现实MR眼镜、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纳米光电器件、自研磁芯制备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通讯员 张成 范敏玲 吴冲 刘春艳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全息混合现实MR眼镜、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纳米光电器件、自研磁芯制备的高性能纳米晶磁芯……9月27日,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办的中国纳米科技领域最高创新赛事——第六届全国“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各种纳米尖端技术及应用令人眼前一亮。
经过激烈角逐,广州金磁海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来自黄埔区的纳米光学器件项目组团队摘得分别摘得创新企业组和未来企业组桂冠。
本次“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主办,纳米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支持。大赛旨在带动和发掘一批在技术基础、团队构成、市场前景等方面具有突出发展潜力的纳米科技创新创业团队,促进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纳米产业发展。
“技术”对接“产业”打通纳米科技转化关键环节
本届全国“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自4月份报名启动以来,受到众多纳米科技领域创业者关注,吸引了来自北京、长三角、珠三角、西部、湖北、安徽6个分赛区逾200个参赛项目,涉及纳米器件、纳米制造、纳米健康与环境等纳米领域热点板块,充分展现了纳米领域技术驱动、理想牵引、理性布局的“硬科技”创业特色。经过分赛区初赛、决赛等环节,共选拔出29个优秀参赛项目入围总决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纳米科技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一些领域走在国际前沿,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部分还停留在论文、专利上,没有被转化成真正的技术和产品。”主办方负责人、广纳院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表示。中国纳米科技界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界的融合,在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应持续加强成果的转化应用,“纳米之星”大赛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
本届大赛通过项目参赛培训、路演展示、资源匹配等手段,实现人才、技术与产业、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将科技优势直接转化为创业资源、发展动力,促进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我国纳米科技产业发展。
与往届比赛不同,今年“纳米之星”大赛参赛企业或团队展现出两大亮点:
一是涉及信息技术的项目数量明显提升。总决赛29个参赛项目中,近半数的项目内容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其中不乏纳米光学器件项目团队的“全息衍射波导显示器件”项目这样的改变人类信息感知与交互的颠覆性技术,该项目团队以纳米光栅波导器件为核心部件,在纳米光栅设计、尖端纳米加工以及系统性开发等多个方向完成了突破性关键技术研发。
二是针对“卡脖子”技术展开的研发及产品明显增多。不仅有定位“下一代显示技术”创造者的“全息衍射波导显示器件”项目团队,还涌现了一批覆盖高性能磁芯、有机半导体、高性能复合材料、高能量密度储电材料及器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和创业团队以突破核心技术封锁为己任,利用纳米科技赋能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
大赛除了评出未来企业组和创新企业组一、二、三等奖外,还根据参赛项目的技术、价值、商业运作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各组分别评出“技术领先”“投资价值”“商业模式”专项奖。
赋能纳米科技产业化打造产业集聚的“黄埔加速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广纳院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低维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主任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谢毅等四位院士出席本次比赛。
本届大赛同步举办全国纳米科技大讲堂,高松、成会明、谢毅三位院士分别就“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着力培养产业领袖”“石墨烯及二维材料:制备与应用”“热场下二维材料表界面行为规律与智能无机热防护”等主题作专题演讲。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cn/zonghexinwen/2020/1001/721.html



上一篇:聚焦 | 昆明国家高新区贵研催化剂公司将获云南
下一篇:总投资13亿!珠海高新区北围片区再添高端创新科

中国高新科技投稿 | 中国高新科技编辑部| 中国高新科技版面费 | 中国高新科技论文发表 | 中国高新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