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高新科技》栏目设[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收稿方[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投稿方[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征稿要[05/29]
- · 《中国高新科技》刊物宗[05/29]
大政策+新科技近视弱视孩子有救了!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视率拟纳入政府考核指标:2030年小学近视率降到38%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视率拟纳入政府考核指标:2030年小学近视率降到38%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近日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征求意见稿提到,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防控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下,政府牵头,政策保障,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关心和拯救我们的下一代,呵护好中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综合防控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可悲:校园里太多小眼镜
现在,校园里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家长们可千万注意了,随着孩子学业的逐渐加重,如果不能合理用眼,会增加近视与近视度数加深的几率,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病变。
据国家相关医疗机构调查,我国由于高度近视导致眼盲症的比例比5年前飙升了11倍,这些不得不引起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毕竟青少年是近视发生的重灾区。只有定期采取综合视功能眼底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给孩子们最好的呵护。
一副调节眼镜让近视防控变得很简单
今天的视力康复领域各类矫正产品层出不穷,治疗技术日新月异,在医疗机构使用较多的手动翻转拍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被医学界、视力保健业内公认为一种视力矫正工具,极具实用性。但有所遗憾的是,这种产品在近、弱视人群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究其原因是因为手动翻转拍需要手工不停翻转,过程枯燥,孩子由于怕累无法长期坚持,因此,没有达到广泛的应用。
手动翻转拍
国内第二代自动翻转拍成功问世多视点视力智能调节镜造福孩子
由于青少年近距离写字、阅读调节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长时间的调节静止容易发生调节痉挛(假性近视)。如果没有及时的干预就会发展成为真性近视,形成不可逆的屈光性质。多视点智能调节镜能有效解决近距离用眼调节静止的状态,戴上它,看书写字时,利用光学原理,光学透镜光度的反复不停转换,打破了调节的静止,让眼睛“运动”起来,这样就不容易发生调节痉挛,预防近视的快速加深。
多视点视力智能调节镜弥补了青少年周一到周五不能连续视力矫正的空白,有了它,青少年在家做作业时,就不容易发生调节痉挛,同时也可以缓解视疲劳,增加调节灵敏度,增强调节幅度,改善双眼的融像功能,使双眼能够更加协调匹配的运动,即使更持久的阅读,也不易产生视疲劳,消除阅读障碍,防控近视的进展,提高阅读的精准度,增强记忆力。
这种用于矫正近视眼睛的视力智能调节镜,由4片镜片组成,其中一对为正镜,另一对为负镜。正镜连接在外壳上,负镜通过中轴与外壳可翻转连接,翻动负镜可使正镜与负镜交替使用,达到对注视者眼睛产生调节和松弛的轮换,能提高视觉清晰度,使眼睛更舒适,防止因调节滞后和调节功能不足导致的近视发生、发展,视功能下降及视疲劳等症状。手动翻转镜需要使用者用手拿着放在眼前,较为费劲,也无定时功能,需按每分钟8~20个周期的频率不断翻转,同时注视眼前40cm 处E字视标,使用并不方便。手动操作较难精确把握翻转频率,造成不同的使用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多视点智能调节镜应用手动翻转拍的原理,经过公司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把手动翻转拍智能化,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速度、对应的瞳距、运用时间的设定,同时也可以调换不同的光度。科学、合理、实用的个性化设计,能适合不同屈光不正人群的使用,戴出相应的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网址: http://www.zggxkjzz.cn/qikandaodu/2020/0713/382.html